近日,有關“煤制油罐車被曝光混裝食用油”的輿情迅速發酵,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。部分運送完煤制油等化工類液體的油罐車為節約成本,竟然在未經任何清洗的情況下,就直接裝上食用大豆油繼續運輸。
油罐車混用又不清洗,殘留物必會對食用油造成一定的污染,對人體都有可能造成健康損害。這種行為不僅嚴重違反了我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,更是對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極端漠視和不負責任。
“行業里公開的秘密”,這幾個字聽起來多么刺耳!這表明,這種違法違規行為并非個例。這種公然挑戰法律威嚴的行為,無疑是對社會秩序和公眾權益的嚴重踐踏。
食品安全是關乎民生的大事,任何敷衍塞責、瀆職失職的行為都是對公眾健康的極大威脅。我們不能容忍這種目無法紀、膽敢越過法律紅線的行為。對于這些違法者,我們必須依法依規嚴懲不貸,切實維護食品安全的“高壓線”。
徹查整改是基礎。食品安全大于天,食品安全問題不容任何閃失。國務院食安辦已組織多部門召開會議,成立聯合調查組徹查食用油罐車運輸問題。對違法企業和責任人將嚴懲不貸。同時,開展食用油風險隱患排查。調查結果將及時公布。
中儲糧集團也在7月2日要求下屬油脂公司開展排查的基礎上,從7月5日開始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專項大排查。食品信任難得易失,只有于細微處全面審查,于根源處徹底整改,各環節勇于承擔社會責任,嚴格監管篩查,才能維護食品安全紅線。
舉一反三是關鍵。在進行徹查和整改的同時,我們也需要更深入地思考,為什么會出現這類現象?目前我國在食用油運輸方面,只有一部2014年實施的《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范》,其中有規定“運輸食用植物油應使用專用容器,不得使用非食用植物油罐車和容器運輸”“在向運輸容器中裝油時,應采用獨立(專用)的輸油管道分別進行不同品種,不同等級油脂的灌裝,避免混合摻雜”等。但此規定僅為推薦性的國標,對運輸責任方約束力終究有限。因此,除了徹查問題、徹底整改外,我們還應以此為契機,進行舉一反三、完善優化流程、加強預防把關,以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。
能夠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,有利于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。全社會共同努力,加強監管、嚴懲違法,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心,才能守護人民群眾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。
(關楚凡 田?宗)
來源:中國日報網